央视专访|让淡水资源倒数第二的国家实现逆袭的“膜术师”

2024-01-25

  纳小妹的编辑手记:

  新加坡,一座繁华的现代都市,亚洲重要的金融中心,是东南亚美丽的“花园城市”。但就是这样一座“实力与美貌”并存的海滨城市,却曾经面临严重的缺水问题。

 

  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的人均水资源量排名世界倒数第二,淡水资源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要依赖进口,为了解决缺水问题,当地政府采用了四大供水体系来保障全民用水,其中一种体系与一位新加坡华人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密切相关,他就是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卓越访问科学家、华侨华人杰出代表——蓝伟光博士。

 

  蓝伟光祖籍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三达膜创始人,现任新加坡-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促进协会会长,被誉为“纳滤之父”、“水博士”、“中国生物膜技术教父”、“真净水”品类的开创人。

  近日,CCTV4《华人故事》栏目播出了人物专题纪录片——《蓝伟光:一片赤诚为清泉》,讲述了蓝伟光博士从故乡武平的一泓清泉里长出的一朵理想之花,一路葳蕤盛放,开到新加坡,开向世界的精彩故事。

 

  鉴于原片时长较长,纳小妹截取了部分核心内容,以供大家快速了解。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央视的镜头,一起走进蓝伟光博士让淡水资源世界倒数第二的新加坡实现完美逆袭的“魔(膜)法”过程。

 

  蓝伟光:一片赤诚为清泉

 

  蓝伟光:这个世界不会缺水的,这就是我的逻辑。目的就要做到新加坡增加它的水供给对不对?所以当时我就奔着这种理念,基于这种理念,奔着我们的目标去做了这个研究。

  蓝伟光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被称为“水资源膜术师”。30多年前他还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名博士生,当时新加坡政府大力资助海水淡化的科研项目,想以此来解决淡水供应难题。蓝伟光对这个项目十分感兴趣,于是提出用膜技术实现海水淡化的设想。

 

  蓝伟光:蓝伟光想到既然膜的性能不能改变,那就用高压泵增压克服海水渗透压,以此实现更好的过滤效果,但很快他又发现一个新的问题。

  蓝伟光: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但成本怎么降下来?你要降成本你就碰到了一个挑战。

 

  蓝伟光发现用现成的反渗透膜对海水过滤后,淡水的回收率不足50%。如果想要将回收率提高到50%,需要消耗相当大的能源。20世纪90年代初,新加坡的淡水日均使用量为150万吨左右,如果要产生这么多淡水,一天就要消耗超过1,000万度电能,技术难题无法突破,经常让他彻夜难眠。

  蓝伟光:一直带着这个问题思考,大概晚上12点,上厕所的时候,突然得到一个灵感,刚刚冲马桶冲掉的水虽然很脏对不对?但是它很容易处理,它渗透压很低,渗透压很低意味着它能耗就低,如果我们用另外一条路解决水问题的话,那不是成本就比较低,为什么非要海水淡化呢?

 

  意外的灵感让蓝伟光如获至宝,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净化为饮用水。

  1992年蓝伟光研发出了基于膜分离过程的新生水的生产工艺,这项工艺受到新加坡政府的认可,也促成了当地第一座新生水厂建立,新生水很快成为新加坡四大淡水供应体系之首,供水比例达到30%以上,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和商业应用,很大程度解决了当地人的用水问题。蓝伟光也因此受到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的接见,并荣获新加坡国立大学杰出校友奖。

 

新闻推荐
相关产品